《镇能量周刊》自2022年11月8日上线以来,致力于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生动展示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深度挖掘乡村振兴的举措、典型和经验,以及乡镇的日常生活和街头巷尾的新鲜事和人文历史故事。目前设定了《镇里人说“镇”里事》《基层“良”策》《驻村日记》和《挂点手记》《看图说镇》《镇出发》《镇味道》《镇之美》等多个专栏,每两周一期。
由新兴县温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兴县高效生态奶牛养殖项目,是云浮市2023年一季度竣工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引进最先进的智能养殖设备和管理模式,以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打造成高效、生态、智能的高标准美丽观光奶牛场。目前该项目已引进首批奶牛入栏,预计今年8月份开始产奶,年底上市奶量可达2000吨。
据了解,位于天堂镇区村的新兴县高效生态奶牛养殖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规划奶牛场建设用地约24万平方米,设计奶牛存栏规模3500头。投产后年产原奶约2万吨,年产值1.1亿元。
“场内现有首批引进的澳大利亚青年奶牛1300头,今年8月份开始产奶,预计到年底上市奶量可达到2000吨。”据新兴县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天堂奶牛场场长介绍,牧场配套60位转盘挤奶厅及机器人挤奶观光厅、自动防暑降温系统、自动粪污清理系统、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设施,提升生产运作效率。并运用奶牛健康监测系统、奶牛发情监测系统、精准饲喂系统及牛奶产量质量监测系统等信息化管理软件,提升技术、经营管理效率。
目前新兴县高效生态奶牛养殖项目建设的生活办公区、养殖牛舍区、饲料制作区、环保污水处理系统已完工,挤奶厅及部分设备正在施工中。
此外,该项目依托“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设奶牛基地和科普基地,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的方式,建设配套的花海和牧草种植基地,计划建成一个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同时打造成旅游网红打卡地,引流乡村旅游观光。在带动旅游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同时,可为当地居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实现长期增收。目前已通过党建引领“镇村企”三方合作,实现土地流转450多亩撂荒耕地种植全株玉米,带动群众增收近30万元。
近年来,云城区安塘街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紧扣区委“提升首位度、建设都市圈”目标任务,立足“匠心石乡品质安塘”的创建定位,找准“争先进位、跨越发展”新方位,通过“五个突出”,有效实现“五高”,扎实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通过“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落实一套创建方案、画就一幅网格图谱、厘清一份责任清单、召开一周汇报例会”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街道、区直单位、圩镇单位、村(社区)联动作用。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中山市等珠三角先进地区参观调研“学一学”,结合最新理论政策定期举行乡村振兴大讲堂“训一训”,开展头雁领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擂台“比一比”,充分发挥驻村和驻街帮街扶村工作队作用“帮一帮”,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以特色精品村示范引领,串联石材园区、现代农业、农房风貌、高速口景观、特色产业五个片区,推动形成“村点出彩、沿线靓丽、连片成景”的美丽镇村新格局。坚持群众主体,推动“好人队伍”主动聘请挖掘机开展村中柴棚清拆以及土地平整,主动捐赠一批总价值约8万元的石台石凳石材用于布贯村好人广场建设;通过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推动辖区内石材企业捐赠20万的财物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带罗斗村段建设。同时,坚持长效治理,建立健全“网格化+积分制”、垃圾清运公司考核制等制度,确保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地见效。经统计,累计投入1100万元建设下白村和布贯村特色精品村、汕湛高速出入口(安塘出口)沿线村庄农房风貌提升,实现圩镇新增停车位120个,整治拆除“两违”建筑256间和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65间,以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清运、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道硬底化“四个全覆盖”。
坚持以“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为红色枢纽,延伸打造乡村振兴(石材产业)人才驿站、石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及农村电商平台,全面推动全街1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文体小广场建设,加快推进街第二中心幼儿园建成和完成招生,共设立6个班增加18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全力优化9条自然村村内道路建设、92条自然村干路、支路硬化,同时累计投入350万元解决因多种原因制约持续30年未能实现硬底化建设的夏洞圩二三四线街路面硬底化建设;以“1+14”矩阵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累计投资约550万元对安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加建升级,增设口腔科门诊和老年病科。
聚焦“特色石材强镇”功能定位,把石材产业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动力主引擎,依托石材转移基地、夏洞名石城以及正在谋划建设中的4320亩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主园,抓紧抓好“绿色石材”园区发展,推动石材产业向总产值百亿冲刺。2022年,全街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3亿元,全口径工商税收入11395万元。新增石材产业投资项目28个,总投资为8.9亿元,建成后预计总产值可达4.32亿元,增加税收约2650万元。充分发挥石材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石材转移基地四期合作开发项目、智慧停车场和光伏项目入园区。安塘街国资公司已与相关公司签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约为2.25亿元。依托“一园三片十特色”,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通金钻凤梨、桑葚、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线万元,并带动鸵鸟养殖产业、鸡鸭禽类等6个产业帮扶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立足党建引领“多网合一”,通过一张综合网格、一个红色联盟、一系列服务、一套运作机制,描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立体式“四维全景”。先后与安塘商会、农商行、中国电信云城分公司等组建了党建联盟,探索“党建+社会救助”村会共建新模式,2022年累计为45户70岁以上的特困人员送去暖冬慰问;大力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模式,通过信息化规范、数字化赋能、积分制激励、清单式精准服务,将网格服务项目和群众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实现服务精准投送,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网格“微服务”筑就基层“大幸福”,切实以高效能治理创建高品质生活。
春节期间,新兴县水台镇处处涌动着盎然生机。翔顺金水台温泉小镇内每日游人如织,上演舞龙舞狮、舞火簩、花灯巡游、财神爷派红包等系列丰富多彩的精彩戏码,游客们的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争先,拼的是活力。2023兔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第一个春节,市民出行需求激增,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水台镇党委政府抢抓春节假期有利时机,提前统筹做好景区疫情防控、产品供给、消防安全和市场监管等工作部署,以最佳状态迎接游客们的到来。据统计,翔顺金水台温泉特色小镇、悦天下旅游度假区春节期间客房日均入住率超65%,年初三、年初四更是爆满,初一至初七接待酒店住客3万人次,景区游客超10万人次。水台镇内两大星级景区鼓乐齐鸣,笙歌鼎沸,水台南部农家乐、特产店更是客似云来,迎来兔年“开门红”。
水台镇在抓短期运营中不忘着眼长期发展,金水台、悦天下文旅项目作为市重点建设项目,聚焦景区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翔顺金水台二期康养度假项目作为全县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的项目,二期总投资达12亿元,为水台镇打造湾区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
争先,抢的是机遇。文旅的“热火”延续到陶瓷产业。随着一声“点火!”回响在良田工业园,志祥陶瓷有限公司在年初三为水台镇陶瓷产业2023年的复苏点燃了“第一把火”,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生产流水线有条不紊,现场开足马力赶制生产订单。“我们在大年初三已经复工,年初八已经完成第一批60000平方米瓷砖的生产,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也已排满。”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汇远陶瓷、巨旺陶瓷等规上企业在初五、初八也大步跨进“复工”模式。镇政府挂点领导第一时间安排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复工计划,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全镇上下各行各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争先,赢的是未来。节后开工第一天全省吹响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水台镇在这场“拼经济”的赛跑上,位于“时势在我、谋进在握”的新赛道上,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战略目标,构建水台“149”发展思路,多向发力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得益于显著的区位优势、突出的产业业态,水台镇抢先找准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该镇充分挖掘工业基础的潜力,去年绿色建材产业实缴税收超4600万元,2023年谋划实施“税收三年倍增”计划,扶持华陶、汇远等头部企业总部回归、提质延链,实现总产值和税收提升、单位产值和税收能耗下降重要指标“两升两降”,切实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PP电子平台。牢牢把握市委赋予“文旅名镇”目标定位,以悦天下、金水台、云水台三大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牢牢把握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利契机,以镇域经济带动村产业兴旺。
新春伊始,水台镇已播种下“春天第一粒种子”,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发展,来日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日前,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和云浮市全面打响“三大会战”、推动实现云浮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动员大会分别召开,会议精神在罗定大地引发热烈反响,位于双东街道的广东金正龙科技有限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擂响“奋进鼓”加速生产。
据了解,广东金正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项专利32项,以各种贵金属合金的分离、精炼、提纯为经营范围,主要销售达到国标以上和工业级用途的铂金、钯金、铑金、黄金、白银等。2022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5.73亿元、进出口额达5.26亿元,合计缴税达5754万元,被列入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1月31日,该公司新建贵金属项目正式动工,项目第一期计划于2023年10月建成投产,2023年税收预计突破1亿元,到2025年整个产业链建成,税收预计超5亿元。
2022年底,一部名为《云浮山水间》六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在广东卫视播出后,迅速在省内“燃爆”,让外界一下认识了云浮的绿色之美、生态之美。如今行走在云浮大地,处处青山如黛,绿水如屏,生机勃发。云浮,犹如一颗镶嵌在西江河畔的翡翠“明珠”,“绿色”成为其颜值提升走红的“流量密码”。
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生态环境既是宝贵的资源,又是强劲的生产力,更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云浮是粤北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大湾区的“后花园”,全市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都位居全省最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浮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可宝贵的财富。在打赢“三大会战”、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重绿造绿,发挥绿色“GDP”的乘数效应,挖掘云浮绿色生态效益的最大值,让绿色成为全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真正在云浮山水间逐梦“绿富美”,奋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云浮样板。
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发力。铸就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中小河流治理超过1000公里,西江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68.13%,“一廊三带”碧道等重大生态项目正有序推进,连续两年蝉联北部生态区“绿色发展”指数第一名。在战鼓擂响全力拼经济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以赴推进中央环保督导问题整改落实,推进“五气”同治、“清河行动”和土壤修复治理,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打造“一廊、三带、五区、多点”的全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大力推进南江、新兴江、南山河“三条生态碧道”体制升级,在大金山、云雾大山、云开大山、天露山、罗旁大山等“五区”和十大森林公园、十大湿地公园等生态节点建设上继续精准发力,守护好云浮的绿水青山,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闯新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底色。我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虽然已有一些成功探索,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还是要勇于先行先试,敢于先试,积极支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尤其要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上积极探索,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地畅通“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绿水青山上演绎好金山银山,让生态优势“淌金流银”。要发挥好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全力做好“水文章”,将全市河道打造为水脉、文脉、人脉、地脉“多脉共续”的生态格局,点“水”生金,财生“水”起,让云浮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政府的财政和群众的“钱袋子”更充盈,让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早日实现。
要构建“双碳”引领经济发展靶向机制。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紧盯能耗“双控”目标,系统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推进绿色转型。持续巩固提升云浮生态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果,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以及固废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攻坚行动。要变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不断提高镇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确保打赢“三大会战”。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呈现出清晰的“微笑曲线”。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实施产业绿色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生态节能环保产业,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大力推进“绿色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构建“立体式”资源经济发展体系,实施“城乡品质提升”战略PP电子平台,加快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打造一批全省一流的生态产业基地,把云浮创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生活高地。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江苏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江苏农民工节后返岗率达90.2%,比2022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为促进就业创业,该省启动建设10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人员就业,2023年支持20万人以上创业。
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战略部署。习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从国内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业是基础、是支撑,更体现强国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色。只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需求以及对乡村文化与绿水青山生态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从全球看,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要改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高局面,必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不断缩小在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的差距,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五个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目的是增进农民福祉,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聚焦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强调底线思维,坚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继续压实压紧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整村整乡返贫现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督促各地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关起门来搞,要着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国际大粮商和跨国农业企业集团。要围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领域,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规则,增强我国农业国际影响力。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我们有党领导“三农”工作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有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国之路。
2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拉开帷幕。接下来一年间,“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文化展示、全国广场舞展演等12项主体活动将在全国铺开,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展演等80项示范性系列活动也将火热开展,用文化为乡村大地添彩。
广大基层和农村一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今,“有没有、够不够”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民对“好不好、精不精”的要求则越来越迫切,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供给产品单一、供需对接错位、人才队伍紧缺等问题。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仍是重中之重。在同时举行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对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作出部署、拿出实招: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与非遗、文化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文明涵养阵地……
要突出农民主体性,始终坚持农民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精彩纷呈,春节假期活动达1.5万多场,参与人次近8000万,为农民打造了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舞台,也激发着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的内生动力。
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把更多深藏的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在手掌上;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群众广泛运用云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代言乡土新文化。
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厚植乡村文化根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
习日前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其中“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13个字,说到无数人心坎里。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总体看,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离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村道路、供水、能源、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条件还需持续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们要瞄准目标,持续推动农村基本生活设施不断完善,持续扩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县乡村统筹配置、合理布局,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农村既是生活空间,也是生产空间,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依山傍水,做好“土特产”文章。产业兴、百业旺,让农村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水融,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文明生活。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不能生搬城市套路。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一些省份公布过“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案例”,如在乡村大建亭子、牌坊、公园、广场等形象工程,无节制地硬化道路,用景观园艺植物取代庄稼等,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乡村和城市是两种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农村现代化建设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我们的农村现代化,是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的现代文明生活,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习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在“链”字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畅通循环链、做强富民链。PP电子网站
把“小买卖”做成“大产业”。新疆伽师县建成粤伽新梅产业园,让水果中的“紫霞仙子”飞向五湖四海,带动全县40万农民年人均增收5650元;陕西洛川县打造集销售、包装、物流于一体的苹果现代产业园,推动“洛川苹果”品牌估值超过680亿元。全国不少地方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元经营方式,打造产业集群,助力小特产做大做强。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产业链条短而不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要从种植向深加工、电商销售等环节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广东新会,陈皮产业在附加值上下功夫,已形成药、食、茶、健、文旅等上百个系列品种。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雪域高原之下,高山湖泊之间,当地想方设法让单纯的“吃牦牛”向“吃牦牛、赏牦牛、骑牦牛、认领牦牛”等多形态发展。发挥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好休闲农业、PP电子网站乡村旅游、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价值最大化。
畅通循环链,打通产供销。高效流通体系,能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把生产和消费有机融合起来。借助冷链专列、专机,各地“土特产”不仅翻山越岭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走出国门享誉海外。前段时间,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这一部署将更好畅通循环,让“土特产”既产得出来,还存得新鲜、运得高效,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高效衔接。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必将让“土特产”的金招牌换来“金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注入源头活水。
项目建设争分夺秒,招商引资马不停蹄……新年伊始,新兴县天堂镇便以奋斗姿态“奔跑开局”,凝聚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磅礴力量,抢抓全省高质量发展机遇,奋力加快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涌动。
近日,位于天堂镇区村的新兴县高效生态奶牛养殖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火热,PP电子网站部分设施设备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这是该镇加速推动项目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围绕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天堂镇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全省高质量发展机遇,紧扣市委“248”和县委“135”战略目标,立足农业大镇和中心镇的发展定位,全面掀起抓项目、促发展的热潮。天堂镇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推动镇村经济“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带动下,温氏乳业、通力新飞等优质企业相继入驻,省供销助农服务中心、高效生态奶牛养殖牧场等优质项目落地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通力定造公司、利和食品公司等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预估累计新增年产值超12亿元,新增近千个就业岗位。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天堂镇的广东通力定造股份有限公司,只见货运物流车辆往来穿梭,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戴着口罩,忙着赶订单。“年前公司就已经接收订单至2月份,春节期间又接了不少新订单,目前订单已排到3月份。”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工人已100%到岗投入生产中。今年,公司计划扩容提质,还需要招收100多名工人。
大年初十,新兴县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迎来节后开工日。一大早,工人们有序上岗到位,以饱满的热情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据了解,微丰共有员工40余人,开工首日本地员工到岗率达100%,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等工作。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计划加快丝苗米加工综合园产业融合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与推广项目等进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好发展好丝苗米特色农业产业,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入。
在天堂镇区村的丝苗米种植基地,农机隆隆轰鸣,吆喝之声鼎沸,农民们趁着春光正好,纷纷戴笠驾机下田翻耕开种,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近年来,天堂镇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点题、以“制造业当家”起势、以“花样经济”立新,农业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量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增收。为乘“农业强镇”之势攀峰插旗,天堂镇正围绕“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花盆子”全面书写“强镇兴村富农”文章,盘活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地服务城乡、致富农民。2022年,拥有“新兴紫米”“新兴丝苗米”等一系列区域特色品牌的天堂镇稻米年产量约1.74万吨,年产值超3亿元;蔬菜总产量7.08万吨,年产值约1.6亿元;水果年产量2.37万吨,年产值约1.6亿元;花卉种植面积达4500亩,年产值约1.9亿元,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新年伊始,位于罗定市华石镇古范村的60多亩辣椒新品种“美人椒”迎来了采收季,众多村民参与采摘“赚工资”增加收入,辣椒地里一派丰收忙碌景象。
古范村种植的辣椒品种叫“美人椒”,是一种具有耐旱、耐瘠薄,长势旺、抗病性强等特点的辣椒。放眼望去,60多亩的辣椒基地里生机勃勃、青红交错的辣椒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喜人。“这里原本是撂荒地并长满了杂草,现在搞得很好,辣椒长势很好,村民增加了收入。”村民小组长陈建表示。撂荒地流转种植“美人椒”后,基地聘请村民进行辣椒栽种、采摘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务工问题和提高了收入,而且村民们还学到了辣椒的种植技术。
下一步,古范村将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扩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把产业富民作为助推群众增收的核心,让村民日子“红火”起来。
驻镇帮扶工作队是乡村振兴的“纽带”。近年来,佛山市高明区驻云城区前锋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镇队”)坚决扛起乡村振兴时代重任,深入田间地头,立足民情民意,在全力建设好美丽村镇、提升好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好富民产业、巩固好脱贫成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日前,记者来到前锋镇看到,该镇在镇党委与驻镇队的带领下,处处迎来乡村振兴腾飞新气象。
走进前锋村委党建文化广场,记者看到不少孩子正在嬉戏,有人在溜滑板车,有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也有村民在为广场舞的开始做准备,这里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自从村里来了驻镇帮扶工作队,建了文化广场,修了公园,我们村一年比一年漂亮整洁,我们运动和休闲都很方便,幸福感也提升了。”提到党建文化广场,村民们赞不绝口。
据了解,为进一步丰富前锋村村民的文娱生活和活动场所,驻镇队通过入户走访,结合民情民意修建党建主题公园,与文化广场共同形成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文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阵地,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系列文体娱乐活动,既提升了全村的“颜值”与“内涵”,又为村里提供了党建、文化活动场地,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乡村风貌带建设带来的改变,不仅让眼睛亮了,也让心更亮了。”顺着大江头村村民邓阿姨的手指方向放眼望去,记者看到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环村而设,沿着村道一路延伸,路两旁的楼房被粉刷一新,米黄色的外墙格外醒目、亮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驻镇队队员夏俊杰告诉记者,为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该镇结合实际,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对沿线村庄进行村巷道硬底化、农房外立面改造等,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品位。
厚植美丽村镇建设基础的同时,驻镇队也在积极探索产业帮扶。他们在走遍全镇12个村居、105条自然村后,深刻认识到“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空谈”。
驻镇队一方面定产业、引企业、强技术,先后完成了建国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和广东四季农业有限公司笋竹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配合我市“政企村共建”项目,在围仔村委三丫塘村总投入2692万元实施现代养殖小区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据介绍,项目首期已于去年9月投产,全部投产后将带动前锋镇12个村居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优先解决当地农民就地就业,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今年底,对于防返贫致贫监测户对象,县统一帮助该对象家庭成员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需要由其付费,已就相关政策跟其中1户防返贫致贫监测户对象多次说明情况,向他交代其不用自费购买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他由于不放心,查看系统仍未显示缴费信息,于是自行在网上点击进行缴费。队员在了解该情况后(差不多到退款截止时间),马上联系医保部门核实,得知这种重复缴费的情况下,可以申请退费(320元/人,3人共可退960元)。但由于他本人没空准备资料办理相关手续,便多次到其家里帮助其准备相关资料,在退款截止时间前一天成功为其办理好退款手续,为其减轻了家庭负担。此事让我们意识到,民生无小事,时时多关注,960元支出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可能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家庭5口人,日常生活主要收入依靠1个人微薄的工资和低保金,其中有残疾人、小孩需定期往返深圳看病复查的情况,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对于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他们在困境中得到帮助,犹如在黑暗中看见光明,虽然自己没办法利用资源为其捐钱捐物,但可以为其申请兜底性的保障政策,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尤其政策落实方面,我经常会和工作队下乡走访,询问是否每个月都落实了低保、养老金有没有领到、最近教育补助发了去查收一下等等之类,确保其在符合政策范围的措施得到保障,能保障的一个不能落下。
今天,我们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主题是研究产业帮扶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市发展改革局分享了一些工作思路:目前我局正积极向省申请打开位于都城镇西气东输的天然气阀口,这项工作需要大量前期论证,难度较大,我们驻镇工作队要积极参与,当好市、县两级发改部门与镇党委政府的沟通“桥梁”;二是我局正在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谋划打造西江经济带,接下来我们工作队要充分调研西江都城段的现有资源,发掘潜力,向市争取发展“水经济”的政策倾斜。
今天,驻镇工作队走访镇内农副产品企业,物色优质的消费帮扶产品进行上报。在与康美先公司交流时得知,该企业的无核黄皮制品品种良多,无核黄皮果酒、黄皮月饼、黄皮蜜饯等产品在都城镇家喻户晓。我认为这是一家不可多得的具备浓厚本土特色的企业,但企业负责人并不太了解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指标要求。为此,我协调镇政府农业办公室为其上门服务,当天就完成了申报所需的所有资料。
广东遇到了近十年罕见的“龙舟雨”,连日的暴雨对部分脱贫户带来了不少损失,一些稻田、玉米地、菜地被淹,农作物难以存活。驻镇工作队分成三个小队对全镇受灾脱贫户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好受灾情况,上报至省争取政策补偿。所幸的是,在灾情来临前夕,驻镇工作队动员了相当一部分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有效地减少了损失。今天,工作队入户慰问了几户受灾严重的农户,并联系科技特派员实地察看作物情况,引导农户复耕复种。
县里下达了驻镇帮扶资金,我马上带领队员们深入各个村开展调研,摸查村内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形成项目库提交镇党委研究,并建议镇党委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在村内主干道道路硬底、集中供水、路灯、污水处理等日常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上。
今年的节前慰问,我们尤其关注年内刚刚在系统标识了消除返贫风险的4个对象。此前,我们在防返贫监测排查工作中得知前脱贫不稳定户,1户7人暂时均无劳动力,疾病缠身、身体不适,其中还有4个小孩在读书,面临看病支出费用多、孙女读书费用负担重等困难。我叮嘱驻该村的工作队队员林柏威平时要多关心问候,林柏威同志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丝不苟地引导其申请低保、养老金、残疾人补贴、教育补助等补助,鼓励其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今天,在春节来临之际,驻镇工作队根据近期防返贫监测排查工作掌握的情况,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并送上慰问品及节日祝福。此次慰问,我们终于看到了脱贫户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云浮融媒记者 朱雅渝 整理)
车岗镇,素有新兴县“北大门”之称,是新兴县与珠三角、云城区融合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该镇锚定“北门重镇 富美车岗”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以优质项目撑起镇域经济发展的“脊梁”。
2022年,车岗镇累计完成税收收入2552万元,比2021年同期增加657.358万元,同比增长34.7%,在全县增速排第二;其中财政收入912万元,完成收入目标219.67%,同比增长47.57%,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065万元。2022年镇总体规模以上累计工业产值超2.8亿元,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破7.1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强镇兴村富农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持续推动农业品牌逐步做大做强,发展牛油果种植项目、东方蓝鳄养殖项目、竹围养殖小区和云卓面养殖小区特色村级项目。截至目前,车岗镇村集体总收入已由2021年的140.23万元增至190.13万元,增收49.9万元,增幅高达35.58%。
2023年,车岗镇将进一步抓实抓牢基层党建工作,量质并举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土地“融”发展,探索走出一条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